北大畢業、芝加哥大學留學、央企工作,這是我人生前25年的軌跡,也是像眾多父母所期盼的那種標準的人生路徑。
但我知道,每個人的一生僅有一次,讓這僅有的一生充滿想象力,再也沒有比這更幸福的活法了。
我的人生不設限
我叫Hedy,90后,今年26歲,小學畢業以前,我是在云南昆明長大的。
后來因為父母工作調動的緣故,我來到北京完成了初中高中的學業。我的父母都是體制內的工程師,所以對我來說,小時候的成長環境是比較簡單和單純的。
父親因為經常出差的緣故,對我的教育態度比較的自由開放,而母親則是硬幣的反面,無論是我的學習還是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求都十分嚴苛。
學生時代的我參加了各種活動
在我小的時候,性格一直是偏內向的,直到到了北京念書。相比在云南,北京的學校會提供很多讓學生與外界溝通交流的機會。
比如奧運會的志愿者、科技節、音樂節、模擬聯合國等等的活動,也正是在參加這些活動的過程中,我的性格也變得越來越外向。
北京的課業壓力相比云南來說要大得多,很多學生都有修習輔導課的經歷,前面也提到,父親對我一直是散養狀態。
但對于把運動技能不太發達的女兒,培養成網球運動員這件事卻十分熱衷,因為他自己就十分愛打網球。別的孩子暑假都去教育培訓班補課,而我卻在球場上揮汗如雨。
受父母影響,我也熱衷于旅游
不僅如此,父母都比較喜歡旅游,基本上每年都會安排我去海外旅游,澳洲、新西蘭、英國等等,所以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走過了世界上的很多地方。
即使是現在,父母也會保持每年兩到三次長途自駕游的習慣,這也讓我養成了闖蕩世界、探索世界的性格。
從上面的經歷也能看出,我受到父母的影響還是比較深的,初高中時,也一直嘗試著去滿足父母和學校的期望。
但漸漸長大以后,來自內心深處的叛逆感讓我越來越渴望能夠自己掌控人生。
周其仁教授的課程讓我受益匪淺
北大的這段求學經歷可以說是我人生的一大轉折,從進入大學開始,自己的心智逐步完善,對于社會的理解更加深入的階段。
因為就像剛剛提到的,父母都是工程師,基本上在平時的生活中沒有太多與社會上的人情往來的機會,我也基本上處于被保護的很好的狀態。
在進入大學以后,一方面沒有了應試教育的壓力,所以從大一開始,我就做了各種各樣的嘗試,試圖去突破既有的人生框架。
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研討會
新聞媒體、公關公司、經濟政策研究的鄉野調查、社會調查等等,同時也接觸到了很多優秀的導師,比如林毅夫、周其仁這些為我國經濟發展提出建設性意見的業界大牛。
也是在這一時期,我對于很多事物產生背后的因果邏輯,有了自己的理解判斷和認知,不會再人云亦云了。
所以,北大求學的經歷一方面鍛煉了自己的學術能力,也在那時培養了家國情懷。
在申請就讀芝加哥大學時,我的專業
有幸成為了芝大的一名學生
芝加哥是一個很神奇的城市,這里的階級分化特別嚴重。我們學校位于芝加哥南部,學校周邊都是貧民區,隨時都有被 qiang擊的危險。
海外求學的這段經歷,培養了我的國際化視野,也讓我放棄了想要讀博士繼續深造的想法。
因為在芝加哥大學第一個學期,我選了一些博士相關的課程的。那時我才發現,讀博士需要學習一些比較難的課程,對于我來說,很難適應這種節奏。
也可能是由于性格的原因,我很難潛下心來進行研究,因為我一直都是一個比較能折騰,喜歡和外界產生連接的人。
在國內邊上網課邊實習
在芝大讀書的第二年,遇上疫情爆發,于是我回到國內,開始了邊上網課,邊實習的生活。
時值2020年,那時互聯網大廠的裁員趨勢還不像現在這樣明顯,我先后加入了國內兩家知名大廠進行實習。
這兩段實習經歷十分有意思。雖然實習做的都是一些偏“螺絲釘”的工作。但我卻從中學到了大型商業公司的運轉邏輯,以及做產品需要的心態、做事方法。這都深刻影響到了我后面的創業歷程。
互聯網的實習經歷對我影響深刻
在結束實習后,我就萌生了創業的想法,因為我深刻的感受到,如今的互聯網環境已經不像前十年那樣高速增長了。
新人進入公司所能創造的增量十分有限,更多的是對之前已經固定的工作鏈條進行優化改進。
在實習期時,我就已經進行創業嘗試了,當時我們通過企業內推的機制,獲取了一大批流量資源。
當時,我們就在考慮如何借助現有的流量資源進行變現。經過一番討論后,我們決定進行職業教育課程的售賣轉化流量。
主要的出發點在于,對于中國的教育,特別是大學教育來說,重理論而輕實踐一直是一個問題。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具有很強的滯后性,很難將其轉化為職場上的某些能力項。
在參觀漫展的過程中與演員合影
這也導致很多大學生們,在畢業季來臨時才發現自己的就業前景并不明朗。于是,我們就想到了開發熱門互聯網崗位的職業輔導課程,幫助學生理順就業方向。
這次的創業經歷對我來說頗為重要,因為基本上把創業過程中,你能想到的各種該踩的坑和該碰的雷都碰到了,比如說合伙人的出走、競爭對手的抹黑等等。
這一時期,我是十分懵懂的,很多關于創業的東西都是自己去摸索方法論,那段時間,我每天都通過各種途經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。
過了大概兩三個月,我基本把互聯網職業教育的整體鏈路給摸透了。
從創建《第二曲線》這個賬號的第二個月開始,每個月的月銷售額大概有15萬左右,也算是創業的第一桶金吧。
求學時參與社會調查活動
我覺得人一旦有了創業的想法之后,心態就完全不一樣了。自己成功運轉一個商業體系和在公司里做好自己的職責和崗位,是完全不一樣的感覺。
這時我才發現,自己真的很享受獨立操盤項目,不用為別人打工的體驗。
但是正如我之前所說,父母對于我的教育相對而言比較傳統,一直期盼我能迎合世俗的標準,去到央企或者國企里安安穩穩的度過一生,這可能也是大多數父母的心愿。
再加上,當時自己獨立出來創業的時機并不成熟,所以我還是選擇了去到某大型央企工作。我的想法是白天上班,晚上做副業,這種狀態一直持續了很久。
親近大自然的感覺真的讓人心曠神怡
可能是性格使然,在央企工作的這段時間,我感覺自己并不快樂,這里的工作環境完全不適合我,于是在工作了一年以后,我選擇了裸辭。
當然,我沒有勇氣對父母講這件事。我知道他們一定不會支持我的選擇,于是也就只能“先斬后奏”了。
當時在深圳,父母本來說要來看我,我的前領導給他們打電話告知我辭職之后,他們才發現他們眼中的乖女兒,竟然會做出這種讓人意想不到的決定。
直到現在,在工作這件事上,我們也沒有達成共識。不過我想,有一天他們也會覺得兒孫自有兒孫福吧。
我和合伙人們一起旅行
從央企離職后,我加入了一家新消費品公司。當時和負責人聊到我做職業教育創業的經歷時,他表示我已經具備了成為創業者的潛質。
但因為我沒有和工廠、供應商、老板們打交道的經歷,所以在第一次創業時鬧出了很多笑話。
包括合伙人的分股、如何激勵團隊、如何面對競對的排擠等等,總之是錢沒賺到很多,坑倒踩了不少,說多了都是眼淚。
在這家新消費品公司,我起初主要負責孵化一個戶外消費品的創業項目。因為有過海外留學的經歷,所以后面又轉崗到了東南亞市場,進行新業務的開拓。
感謝每一位在創業路上幫助我的人
這段經歷算是我真正和商業運作打交道的開始,也讓我對如何激勵團隊、提方案、做產品這些工作有了新的理解,同時也認識到了出海企業如何運作本土化的生意。
機緣巧合下,在印尼開拓市場的那段時間,我了解到了海水珍珠這個項目,也遇到了事業的合伙人。
合伙人在印尼有自己的海水珍珠養殖場,對于珍珠這個行業來說,主要分為淡水珍珠和海水珍珠,海水珍珠對于水質、養殖條件和環境來說是十分嚴苛的。
這也是海水珍珠能夠成為客單價比較高的珠寶類目的原因之一。
在印尼原產地開蚌取珠
海水珍珠的種類大體上可以分為日本AKOYA珍珠、南洋珠、大溪地黑珍珠、馬貝珍珠、澳洲白珠,挑選珍珠時有幾大標準,大小、顏色、光澤、有無瑕疵等等。
在認準了這個項目的發展前景后,我決定把這種優質的供應鏈資源擴大,做海水珍珠的品牌孵化創業。
合伙人的養殖場地理位置偏遠,需要從巴厘島乘船去到另外一個小島。當時為了節省經費,我和團隊只能和印尼人擠在一個船艙里,坐了四個小時左右的船才趕到目的地。
當時的場面活像印度搭火車的橋段,我和另一個伙伴在船上一人找了一把躺椅,艱難的度過了這永生難忘的四個小時。
當時在印尼的船艙里
在創業之初,我給自己定下了100天盈利一百萬的目標,一方面是為了激勵自己和團隊,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對我們的項目充滿信心。
我們從籌備網店,并開業一個月多月以來,團隊的銷售額已經達到了45萬。
能夠達到如今的成果,我已經十分滿意,因為整個項目的啟動僅有短短兩個月左右的時間,開網店也才一個多月。
分析原因,團隊因為有貨源的優勢,并且品質上佳,因此能夠讓消費者買到質優價廉的珍珠,這種策略得到了市場的認可。
回顧這兩個多月的創業經歷,唯一能夠確定的就是一切都是不確定的。
在珍珠養殖場挑選珍珠蚌
在企業工作時,每天只需要按照規定的路徑完成工作就好,然而創業路上,沒有指導,沒有模板,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。
尤其是向我們這樣初創的小公司來說,每天都需要在生死線上掙扎。
在模式和利潤沒有跑通之前,需要不斷的測試,直到找出一條能夠穩定盈利的路徑,并將其優化迭代,貫徹執行下去。
剛開始在網店直播的時候,團隊的資金、人力、以及專業程度上都比較欠缺,不像是在大公司,專人從事專門的工作。
在我們這種初創的公司里,人人都是多面手,每個人都需要學會做主播、給產品打光等等。
我們的產品賣相十分出色
剛開始直播時,基本上沒有什么人看,但即便知道如此,我們還是像對著空氣一樣不斷的講話,宣傳產品。
說實話,這段心理戰挺難熬的,但當幾輪直播做下來以后,團隊也漸漸適應了節奏,直播間的人氣也慢慢增加了起來,前面的耕耘終于有了一點收獲。
未來,我計劃把店鋪做成一個品牌,因為如果只做中間商、只做渠道,沒有品牌效應、沒有產品溢價的話,是很難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存活下去的。
企業要想穩定獲客,品牌力必不可少。
喜歡在旅游途中感受當地的風土人情
同時,海外市場的布局也在我們未來的工作計劃中,因為我本身有海外求學的背景,加上團隊成員綜合素質比較高,相信這也是我們未來在市場上的一些優勢所在。
我從前老板身上學到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,新消費品不是一個講故事的行業,不像是互聯網平臺,通過講故事實現一個個造夢神話。
對于新消費來說,當一開始打算從事這個行業時,就要意識到,這是一個非常市場化的行業,需要去拼利潤率,去拼退貨率,也要考驗團隊的運營能力、供應鏈的供給能力等等。
我身邊的很多朋友都叫我“孤勇者”,不管是從央企裸辭,還是拒掉了互聯網大廠的工作,似乎每一次,都與主流的人生軌跡背道而馳。
未來將會和諸暨珍珠產地進行深入合作
但我覺得人生的選擇是很多元的,每個人的選擇無關對錯,只要遵循內心的想法,找到自己真正熱愛,并愿意為之付出一生精力的事業,那何嘗不是真正的幸福呢?
其實,在這次的創業還沒有獲利之前,我的內心也是時常抱有恐懼感的,我害怕自己離開了平臺、離開了穩定的體系之后,沒有獨立賺錢的能力。
但有時候,我們的恐懼可能更多的來自對未來的不確定性,當你勇敢邁出第一步時,事情也許并沒有你想象的那么難。
俗話說,關關難過關關過,事事難成事事成,愿每一個勇敢追夢的人都能如愿以償。